当前位置 :
中秋作文
更新时间: 2025-08-28 18:42:58
 

【第1篇】:中秋作文

“1995年9月22日,睛,农历8月15日,听爷爷奶奶说今天是中秋节。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‘中秋节’一词,但是,爷爷奶奶说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的圆。吃过晚饭,我、爷爷、奶奶、爸爸、妈妈还有姐姐都出来了,坐在屋外的草坪上静静等待那圆圆的月亮。‘爷爷,爷爷月亮怎么还不出来呀?它是不是害羞啦!’我忍不住问爷爷。爷爷笑着对我说:‘月亮没有害羞,它是在梳装打扮呢。’过了一会儿,月亮终于出来了,我偎依在奶奶怀里,月亮是那么的圆!”

夜,静静的;梦甜甜的。

三年后,……

“1998年9月13日,睛,农历8月15日中秋节到了,现在,我明白了什么是中秋节,它就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。可惜此时的中秋佳节已不是三年前,爷爷走了,他再也不会回来。虽然是一家人团圆了,但心里总免不了觉得缺少什么。吃过晚饭,我们一家人又如期来到了屋外的草坪上,静静地等待那盼望已久的月亮。一会儿,月亮出来了,她还是那样圆。没有爷爷的影子,但现在我知道该怎么称呼她了‘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’”

夜静静的;心暖暖的。

又过了两年……

“2000年9月20日,睛转阴,农历8月15日又到了中秋节。今天是万家团圆的日子,我们家也不例外。只是团圆的只是我母亲和奶奶,父亲已为我而奔走异乡打工去了,昨天在电话里,他还祝我们节日快乐哩!晚上,我们依旧早早地来到了,屋前那片草坪里。草坪里的划却不如从前茂盛,怕不也是由于缺少了父亲和爷爷的缘帮吧?今夜月亮特别的圆,但却十分暗淡,‘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’。远在他乡的父亲,望你早日回家——团圆。”

夜静静的,月孤单单的。

“2005年9月18日,阴转小雨农历8月15日,紧张的初三生活让这个‘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’的中秋佳节,全然无一丝喜庆的气氛。奶奶日渐苍老了,姐姐参加工作了,爸妈为我而忙碌得更晚了。今夜,我独看一人,面对冷冷的房间,心里冰凉。晚上回家的路上,月光是那样的惨淡、苍白、无力……深夜,我独自蜷缩在床角,我听到——

窗外呼呼的风声,接着雨就来了,越下越大;暴风雨来了,越下越猛……”

今天,是八月十五,是和家团圆的中秋节。

夜,静静的;心沉沉的。

【第2篇】:中秋作文

记得中秋节的晚上,我和姐姐、妹妹在一起赏月。

一会儿,月亮出来了!我们都看着这个皎洁的月亮。

只见圆圆月亮像个玉盘,旁边若隐若现的星星,婉如一个仙女的眼睛,一眨一眨地看着人间的一事一物。离月亮不远的地方,有一片白云,缓缓地移动着,仿佛是一个老妇,它嫉妒月亮姑娘的美,弯着腰,依风而行也要一步一步吃力地从月亮前走过,想把月亮遮住,月亮仿佛看透了白云的心细,于是,月亮缓缓上升,白云跟不上月亮,只好由得自己随风飘走。

月光如瀑布一样洒在地面上,整个城市像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银纱。

突然,我看见,我家对面的河里有一个晶莹剔透的月亮,在平静的河面上,清晰地映出河岸旁的柳树的影子。偶尔挂来一阵清凉的风,河面上波光粼粼,就像洒下了一片片碎银。水面的波纹把天空上照映在水中的月亮变成了椭圆形,天空上挂着的月亮仿佛生气了,嘟嚷着说:“风伯伯,你别再吹了,别把我那清澈如水的镜子弄坏了!”风伯伯说:“知道了,乖孩子!”然后,风便停了。

忽然,姐姐诗兴大发,吟起诗来: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月盘。又……”突然,我脑海中出现了几首古诗,便想到办个赛诗会,不禁脱口而出:“不如办个赛诗会,比的都是描写月亮的诗!好吗?”她们听后便不约而同地回答:“好呀!”

接着,我吟道: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姐姐也吟道:“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”跟着,妹妹又吟道:“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”我又也吟道: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哈!姐姐被我说得哑口无言,接着,妹妹也吟道: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月盘。” 接着,我又吟道:“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最后,妹妹也被我弄得目瞪口呆了,结果,这个赛诗会的获胜者竟然是我,我兴奋得大叫起来!

啊,这个中秋之夜过得多么开心,多么有趣啊!天空上挂着的那轮圆月更美、更亮了。

【第3篇】:中秋作文

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过中秋,没有家人陪伴,没有朋友陪伴,希望下一个中秋不在流泪。

中国传统节日中秋又要来了,这是我最害怕的节日。

自从90年离家之后,我再没有回家和父母过上一个中秋节:先是上大学,然后是在外地工作。当商场里摆满各式各样的月饼,挂满宣传的调幅时,我承认我感到心酸,我羡慕甚至是嫉妒那些和父母居住在同一个城市的人。我想象他们在中秋节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桌上是精致的月饼。

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头发泛白的父母用慈祥的心满意足的目光挨个儿的看着自己的孩子,也许家里已经添了小孩,在二老的身边调皮捣蛋。而同样的月光下,自己的父母孤单的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,安静的吃完饭,在沙发上坐下来,茶几上摆着一小碟月饼,两个人却没有要吃的意思。我想象母亲的眼里一定有泪水在滚动,她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电视上,耳朵却在全神贯注的等待电话铃响起,那是在等我的电话。我每次都会在他们吃完饭后把电话打过去,当母亲略带沙哑的温柔的"喂"声传进我的耳朵时,我之前忍住的眼泪必定会滑下来,而我的声音夸张的嘹亮的甚至好像带着笑声的掩饰着我的心酸,我假装没心没肺的问好,满不在乎的说怎么又是中秋节了,月饼一点都不好吃,向他们说起工作中好笑的事情,自己最近的活动,母亲在那边听着,不怎么出声,我想她一定是在哽咽,我滔滔不绝的说着,知道母亲的情绪稳定下来,她总是问起我的身体,睡眠,有没有坚持运动。

我尽量的把电话打得很长,值得那边父亲对母亲说可以啦,省点电话费吧。母亲会把电话递给父亲,父亲总是有点矜持的叮嘱我注意身体,好好工作,不要牵挂他们,然后和我说再见。而挂下电话的我终于会抑止不住,大声的哭出来,深深的感到内疚和孤单,即使是酒吧里激烈的摇滚乐也不能驱走我的心酸。

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中过中秋,希望那些有父母陪伴的人好好珍惜那些时光吧,希望下一个中秋不在流泪。

【第4篇】:中秋作文

诗人们擅长遐想的天性,赋予了月亮一层又一层神秘光环,他们灵感每每来自月亮又显得那么地轻而易举,他们或登楼揽月、或泛舟邀月,饮酒赋诗,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。毫无疑问,中秋的月儿在诗人笔下浪漫无尽,然而,这浪漫的背后也演绎了诸多的凡间俗事。首先说说某种传说:相传泰山奶奶是老天爷的闺女,玉皇大帝的妹妹,她眉清目秀,心地慈善,她不爱天宫爱尘世,自从来到泰山后,她苦心照管着山下的百姓,使这里年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“泰安神州,十年九收”,人们编了歌谣歌颂她的功德,这件事传到老天爷那里,他老人家很高兴,决定在秋收时节--八月十五下凡来看闺女。我们这里每逢端午和仲秋,都有去看出嫁的闺女的习俗。其中一种说法,是说闺女出嫁后娘家人怕闺女在婆家受委屈,以示娘家人的力量,具体带点什么并不重要,看了,就够了再就是缘于这美丽的传说,前些年婆婆身体好的时候,每到秋收时节的中秋,去看闺女可谓风雨无阻,不过看就看吧,我们和两个妹妹都住在一个城市,也顺便来城里住几天,倒也一举两得。

但在婆婆病倒后“看闺女”一说也就暂时中断了,我们和妹妹也都觉得没必要,但婆婆知道后却觉得我们不可理喻,呵呵。那年邻近中秋,婆婆突然对我们说:一些风俗你们一定要到哪里随哪里啊。啊!我豁然开朗,自此我们才开始重视起来,我们虽近在咫尺,但平日里能在一起聚聚的时间也不多。开始的两年我们也无法免俗的提上月饼等去问候,后来我和爱人商量,不如约上她们两家去外面吃顿饭,一起说说话的同时也完成任务了,如此年复一年从未间断。话又说回来,重视归重视,但无论什么节日都应该去看望父母才是硬道理啊,我们在外地工作多年,我和爱人对看闺女一说颇不以为然,但一是婆婆叮嘱了,再说到哪里随哪里的风俗,这的确也是应该的。我老家中秋节是一定要看父母的,于节日之前带上礼品去娘家看看这实在是必不可少的礼节,但后来到了婆婆这里工作,又多了一份看闺女的职责。有时我就在想,这中秋节到底应该谁看谁?我无从考证。但想过、迷惑过、该看的也都看了,呵呵。中秋节的习俗很多,但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美好向往,这倒是恒久不变的愿望。六年级:影子影子

【第5篇】:中秋作文

在我儿时的记忆里,无论农活多么忙碌,八月十五这天,母亲仍然会放下手中的农具,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,与邻居三五人一道去赶集,买回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。同时,住校念书的我们也尽可能赶回家,既为了全家团圆赏月,也为了满足肠胃对美好食物的渴求。

赶集归来,母亲空空的篮子里便多了一些让我们垂涎的东西。割上斤把肉,那是少不了的,手头宽泛的话还会捎回条鱼。因为是中秋节,自然少不了月饼、苹果和桔子,但苹果、桔子多是三五个,一般也就是刚好够我们姐弟三人的,月饼更是只买五个,一个人一个,用母亲的话说,这些都不能当饭吃的。但为了圆孩子们的中秋美梦,母亲更多的是制作手工月饼来给我们解馋。

赶集回来,母亲便把“糟头”(做饼时留下的一块生面,主要用于发面)用温水泡在瓷盆里,午饭后便开始和面。在发面的间隙,母亲把家中的芝麻拿出来,筛干净后放到锅里炒熟,等冷却后,便用家里的石臼把它捣碎,拌上糖,这样月饼馅便做好了。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村里只有我们家才有那个石臼,听父亲说那是祖上流传下来的。因此,每年中秋节的下午,故乡的老屋便始终弥散着芝麻的香味。这时面已发好了,母亲便开始揉面,并把它们做成盘子那么大小的饼,里面包上准备好的芝麻糖,用簸箕盛着端到锅灶上,一块块地放到锅里面烤。当然,一锅最多只能放四块,而且火候也要适中,火大了就会烤糊,火小了就有可能烤不熟,所以烤饼是一个细致活。当然,这对母亲来说,自然不是什么难事。

晚上,皎洁的月亮早早地就挂在了空中,好像她也知道今天要受人们祭拜似的。母亲和姐姐便把桌子抬到院子里,放上早已用盘子装好的苹果、桔子、月饼和母亲做的月饼,然后还要认真祈祷一番,无非是祈求平安、丰收之类的话。具体是说什么,我听不明白,也听不清楚,更不想听。我的心早已被那些食物给勾走了。

吃过美味的月饼,话过有趣的家事,不觉月亮已升得很高了,夜也深了。想到我们第二天要上学,母亲便催促我们赶紧去睡觉。

第二天一大早,母亲便为我准备好回校的东西。自然,少不了要在我的书包里装些月饼,有时,姐姐还把她没吃的苹果悄悄地塞到我的手里。

中秋节给我带了好多美好回忆的节日。家家户户欢聚一堂,品尝月饼和瓜果,享受天伦之乐,但更多的是长辈对小辈的关爱和呵护。回忆起那儿时的中秋节,我才真正的理解了中秋节这个节日的含义。

【第6篇】:中秋作文

今天是中秋节的前一天,我参加了一个做中秋月饼的比赛,很开心,很想赶紧做看看。

做月饼比赛开始了,我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放了几样东西:几个大大的圆球,分别是豆沙蛋黄馅、水蜜桃馅、莲蓉馅,还有三个小小的面团和一些模具。师傅说:“先拿好这个小小的,圆圆的东西,这是面皮,把它揉的圆圆的,再压扁,接着包上陷,放到模具里用力一按,就好了。”我当时觉得太容易了,不跟包饺子很像吗? 我开始包豆沙月饼了,我把面皮搓圆,然后压压压,压得又扁又薄,忽然皮破了,粘到手上了;第二次,我在手上涂了一层面粉,结果皮还是弄破了;第三次,我小心翼翼地把面皮压扁,然后把豆沙馅放在上面,却只能包住大半个,我没办法了,只能把面皮一点点地扯过去,结果还是有些地方没包到,我就想了法子,把馅按进去,再用面皮合上,总算包好了,放进模具里一按,呀,底下有点面皮出来了!我急忙停止按,然后慢慢取出,糟糕!连模具都取出来了,怎么办?我小小心心地把模具拿掉,总算完好无损。第一个月饼做成功拉!

第二个,我有了经验,包起了莲蓉月饼。莲蓉的颜色和面皮太像了,弄得我一会儿把莲蓉馅当面皮,一会儿又将面皮当莲蓉馅。好在面皮和莲蓉馅总有些区别,我修修补补,好不容易面皮上看不到莲蓉馅了。我放到模具里使劲一压,莲蓉月饼就掉了出来,这个看起来比较漂亮了,简直跟商场里的一模一样。

第三次,我包的是水蜜桃月饼,我做得极为认真,慢慢地包,有半点缝隙都不罢休。终于,包得美完无缺了,可是我在压的时候,出现了意外:老妈忽然大叫,说:“别按的太用力,小心又压出来!”结果我没怎么使劲按,结果拿出来的是一个胖墩墩的月饼。 师傅看看我的月饼说:“莲蓉做得很好,豆沙也不错,就是蜜桃差了点。”我后悔死了,都是怪妈妈乱叫。

后来,月饼考熟了,老师叫我们认自己的月饼。我一眼认出了我的月饼,谁叫我做了一个“独一无二”的“肥胖子”月饼呢?肯定是这一排,我说,结果师傅说:“对了!”我很高兴。最后师傅给我们23个参赛者做的月饼评奖,评出了做的最好的是8号参赛者,她做得最快最好,老师说她得这个奖是名至实归。

吃着自己做的中秋月饼,感觉真的很好!这次的做中秋月饼比赛真的很有趣,希望明年还举办这样的比赛,明年我还来参加!

保卡通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不够精彩?
最新更新
精品分类
保卡通(baokatong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09-2021 保卡通 baokatong.com 版权所有